摘要:
目的:观察温热式低周波配合****椎动脉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配合温热式低周波**,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组痊愈显效率为88.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 = 4.326 ,P<0.05 。
结论:**配合温热式低周波**较单用****效果好。
关键词 温热式低周波 椎动脉型颈椎病 辅助**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使用抗眩晕**及血管扩张剂等,但疗效不理想。我科从1999 年3月~2001 年11月对10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使用温热式低周波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对象 随机分为**组和对照组。
①**组:使用温热式低周波结合****104例,其中男56例,女48例,年龄48.5~69.9 岁。
②对照组:使用与**组相同的****102 例,其中男52例,女50例,年龄49.4~70.8 岁。
病程1 月至19 年,平均29.3个月。有颈背痛、头颅撞伤、跌伤等81例,有长期伏案工作97 例,不明原因28例。两组年龄及性别分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2.临床表现
①典型症状:全部病例均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或伴**,大部分伴颈部僵痛或不适,部分伴**、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耳鸣、眼花,或伴恶心、呕吐,或伴胸闷、心悸、多汗,或伴上肢麻痛。眩晕以精神紧张、劳累、长时间伏案、**及旋转头颈为诱因,以头颈部快速旋转或快速仰卧起坐而加重,以卧床休息或服用扩张血管等**而缓解。
②体征:均以颈部活动受限或不适、颈项压痛,旋颈征( +),部分臂丛牵拉试验( + ) ,全部病例颈椎正侧位X 线片阳性所示,部分病例有颈椎CT 或MRI 检查证实。
3.**方法
对照组使用胞二磷胆碱、西其汀、西比灵、川芎嗪等****。
**组除上述**外,配合温热式低周波**仪器**,其**频率正选择1.5~1000Hz;温热导子设定30~41℃,连续可调;输出程度1~100。( + ) 导子置在大椎穴,( - )导子2个安置在命门穴水平的两侧,选择[自动1][按摩100]**10分钟,或[左右变换按揉7 ] [拍打3 - 7]**15分钟,**输出50~60 ,7 天1 个疗程,**2~3 疗程。
结 果
1.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能正常参加劳动及工作,影像学改善;
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体征消失,或有影像学改善,能坚持劳动及工作;
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间断能参加劳动及工作,影像学改善或无明显变化;
无效:症状及体征和影像学均无改善,影响劳动及工作。
2.**结果
**组痊愈显效率为88.5 % ,总有效率为97.1 % ,
对照组痊愈显效率为77.5 % ,总有效率为87.2 %。
痊愈显效率两组比较,χ2 =4.326,P< 0.05 ,差异有显著性,**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讨 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常见病,是由于颈椎横突及Luschka关节的骨赘或前斜角肌,甲状颈干压迫均可刺激分布在椎动脉周围的椎神经丛引起椎动脉痉挛,因椎动脉供血范围较广,其供血不全可导致复杂的临床表现,临床常用****效果欠理想。
温热式低周波**仪是近几年来引进的一种新型的**仪。其**作用通过对肌肉的低频电刺激,促进血液循环,使炎性物质和水肿吸收,解除局部肌肉组织痉挛,可明显减轻肌体疲劳感,深达肌层的按摩作用,可兴奋粗纤维,抑制传导痛觉的细纤维,可有即时止痛的效能。同时通过对肌肉的低频电刺激,使体内产生源性**样物质,利用体液机制作用于大脑或神经系统,亦产生镇痛作用。同时通过温度调节又具有传导热效应,使患者感觉舒服,增加疗效。
从结果可以看到,通过**配合温热式低周波**,其痊愈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单用****对照组,温热式低周波**仪操作简单,正确操作下无副反应,病人易于接受,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很好的辅助**方法,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但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仍需作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汤国强.低周波及牵引**颈椎病疗效观察[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0810 ;21(4)∶656~657.
2.杨克勤,张之虎.颈椎病[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65.
3.黄绍灿,廖南庭,陈丽函.青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412 例康复**观察[J].缺出版杂志,1999,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