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婉霞 罗艳芳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案对下背痛(LBP)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62例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组及对照组。**组予温热低周波加针刺**,对照组则针刺加红外线**。由两名医师对两组患者在**前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采用腰背功能评价量表(BPS)对身体活动功能进行评价,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后下背痛都较**前有好转,于第2天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于**第4天、第6天两组在腰背功能评价及疗效评价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热低周波加针刺**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改善下背痛。
【关键词】下背痛; 低周波; 针刺下背痛(lowbackpain,LBP)是指各种背部症状所导致的活动不适,其中背部症状包括背部及背部有关的腿部疼痛(坐骨神**),而活动不适包括酸、麻、胀、痛和活动受限,并除外其他内科急症所致的腰背部疼痛,包括肿瘤、骨折感染等。现就我科2005年6~12月门诊就诊的下背痛患者进行不同方案的镇痛**并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选取2005年6~12月在韶关市始兴县中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发作下背痛患者162例,男90例,女72例;年龄18~70岁。发病时间在7d之内;所有患者除外外伤或内科**所致的急性下背痛。其中经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X线检查及临床症状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X线检查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关节炎、腰椎后关节紊乱82例;腰肌劳损18例。
2.研究方法:对162例患者随机分为温热低周波加针刺**组(A组)及针刺加红外线热疗对照组(B组);A组82例,B组80例;两组病人在就诊第1、2天同样口服非甾体类**镇痛药(双氯灭痛)。温热低周波**选择自动周波数3~200Hz,*大电流量以耐受为限,电极温度*大41℃,电极放置于痛点为主。针刺**同时使用5对输出,针刺部位选用以病变腰椎夹背穴为主,再根据腰痛情况,选配环跳、阳陵、承扶、委中、大肠、关元、秩边等;采用提、插、捻、转手法,使患侧下肢远端麻胀感;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选择疏密波、断续波26次/min,电流调节以有舒适感为度,在针刺**同时加用了红外线灯照射热疗。两组病人均每天进行1次**,每次**各20min,6d为1个疗程。
3.评价方法:所有患者于**前、**第2天、第4天、第6天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ouecale,VAS)以及采用腰背功能评价量表(back performancescale,BPS)对身体活动功能进行评价。VAS总分10分;BPS评价包括穿袜试验、拾物试验、翻身坐起试验、指尖触地试验、上举试验;前三项动作完成情况用4级顺序评分法(0~3分)进行评分,0分表示活动正常,没有受限;1分表示活动稍有受限;2分表示活动受限程度较重;3分表示严重活动受限。**6d后评价疗效,疗效以改善指数表示;改善指数E(**后评分-**前评分)/**后评分*100%;改善率E(**后评分-**前评分)/(正常评分-**前评分)*100%。改善率达100%为**;改善率>60%为有效;30%~60%为有效;<30%为无效;改善指数反映患者**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和成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
1.两组**前后第2天、第4天及第6天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前后VAS评分变化(分,`x±s)
**后
组 别 **前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A组(82例) 9.2+1.2 6.8+1.5Δ 4.2+1.3Δ# 2.5+0.8Δ▲
B组(80例) 9.0+1.1 6.5+1.8Δ* 5.6+1.1Δ 4.5+1.3Δ
注:**前两组比较,P>0.05;两组分别与**前比较,ΔP<0.05;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P>0.05
表1结果显示,**前后两组患者腰背痛都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第2天,两组疼痛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于**第4天、第6天,两组疼痛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疼痛改善明显优于B组。
2.两组**前后腰背功能评分:见表2。
表2 两组**前后腰背功能评分(分,`x +s)
A组(n=82) B组(n=80)
项 目
**前 **后 **前 **后
穿袜试验 2.9±0.6 0.8±0.9 2.8±1.0 2.3±1.2
拾物试物 2.8±1.1 1.0±1.2 2.7±1.2 2.5±0.8
翻身试验 2.3±0.9 0.5±1.0 2.5±1.1 1.8±0.9
指尖触地试验 2.7±0.9 1.2±1.4 2.7±1.1 2.0±1.0
上举试验 2.6±0.8 1.0±1.0 2.8±0.6 1.9±1.1
注:**前两组总分比较,P>0.05;**后两组总分比较P<0.05
表2结果显示,两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腰背功能改善明显优于B组。
3.两组疗效比较:A组**5例,显效64例,有效13例,优良率(**+显效)为84.14%;B组**3例,显效48例,有效29例,优良率63.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急性下背痛严重地影响人体的姿势和活动,影响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功能和残疾分类(ICF),腰背痛对身体功能的影响分为损害、活动受限和能力丧失三方面。背痛是导致成年人残障的主要原因,LBP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炎症和非软组织损伤性的肌肉挛缩、下肢牵拉痛的机制有:P物质和其他神经肽的释放;细胞膜兴奋性的改变;神经源性炎症和肌肉的功能丧失与挛缩等有关。温热低周波**通过采用先进的电疗原
理,三个导子同时应用,双负极间电流可调,适宜的震颤刺激深部组织,使P物质、5-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痛化学物质得以消除,改善神经纤维间水肿,缓解血管痉挛,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同时针刺**通过**通络以恢复局部组织的血供,放松了挛缩的肌筋膜,恢复了肌群组织间的正常力学关系;充盈的血液循环又使病灶部位的内环境得以改善,使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大量阳性离子被阴性离子置换,于是在短时间内恢复局部生理化学的阴阳平衡。而针刺加红外线热疗组,虽然红外线辐射的热作用能使皮肤温度上升,小动脉和****扩张,有利于渗出吸收并有**、消肿作用,在改善周围血流循环方面较低周波**好,同时可能由于两组病人于第1、2天口服同样**,所以在**的前2d两组**效果无太大差别,但在**的后4d则低周波**组较针刺热疗组无论是疼痛评价及腰背功能评价方面均较好,提示低周波在止痛和解除肌肉痉挛方面疗效较好。同时本研究中低周波**
属交流中频电流**,不存在直流电的电极下化学反应,不容易出现皮肤电灼伤,并且在**时电极放置避开皮肤破损处、避免在心前区处及避免电极放置下有金属内固定物的部位,向病人说明**时感觉,电流量为耐受量就极为**。本研究病例没有出现**反应。我们在基层工作的半年中碰到的门诊病人60%~70%为腰背痛病人,可能与农村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有关。本研究主要为基层医院提供一种在短期内明显有效并能较快改善生活质量的一
种**方法。
参考方献
1 金克峙,SorockG,CourtreyT,等.坐位和重体力工作人群LBP流行病学调查.环境���职业医学,2002,19:27-30.
2 南登山昆,主编.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8.
3 邓桂萍,白玲,编译.腰背功能评价系统.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2004,24(3):109-111.
4 南登山昆,主编.实用物理**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65.
5 李万山,李万瑶,尹利华,等.针刺镇痛效能观察.现代康复,2001,5(6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