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三星索尼松下将停止OLED电视研发,又听闻索尼松下JDI三方欲成立OLED合资公司集体抱暖,在民间高歌OLED电视将取代LCD时,业界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不可否认,OLED有着LCD液晶所无法企及的优势,柔性屏幕、超薄厚度、更高的色域与对比度都是OLED的亮点。但如今的科技界从来不是技术为王,而是适者生存,就连画质更胜一筹的等离子都败在液晶的营销攻势下,难保OLED不会成为下一个等离子。
OLED优势不再,LCD奋起直追
只要是唱衰OLED的,必定会拿量产与良品率来说事,但那都是吹毛求疵,任何新技术都会经历从小众到普及的上升阶段。真正迫在眉睫的不是OLED本身,而是奋起直追的LCD。液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与历练,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衍生出3D、4K等标准来提供更优良的观感体验。反观OLED,曾经妄想让CRT直接过渡到自发光电视的索尼,在基础研究迟迟未能突破后直到2007年才推出首款OLED电视,而且价格高达20万日元,面板尺寸也只有11英寸。即便索尼、松下、LG也陆续发表了自家的4K OLED电视试作品,但商业化依然遥遥无期。相反,4K液晶电视已经在全球开始崭露头角,价格也越来越亲民。
而且OLED本有的画面、柔性与超薄优势正逐渐消退,采用量子点技术增强色彩表现的液晶面板与OLED分庭抗礼,基于IGZO技术也可以制造出柔性、超薄、省电的LCD屏幕。虽然OLED技术也在发展,但LCD的追赶速度似乎更快,OLED**剩下的只有自发光特性了。
叫好不叫座,多家厂商考虑退出
正因为液晶的发展势头依旧迅猛,令众多原本看好OLED前景的厂商纷纷倒戈,就连一向态度积极的三星,也被传出停止OLED电视的研发工作。投入大、产出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任谁都不愿意干。此前据NPDGroup发布的*新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仅为5000台,而实际销量可能还不到4000台。OLED是个相当烧钱的领域,巨大投入换来的是不成熟的工艺与低迷的销量,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电视巨头继续投奔液晶了。
而且OLED如今所处的时代,与当年LCD所面临的完全不同。CRT由于体积原因,无法做大*薄,这就给了液晶可乘之机。无论CRT还是等离子,它们都不是死于技术,而是败给了液晶在大中小面板各个领域的全制霸。电视可以不用液晶,但手表、计算器、遥控器等都是液晶的忠实主顾。并不是地球上每块屏幕都应追求画质或是超薄,那么OLED的优势又何以体现呢?价廉物美的液晶早已渗透到显示行业的各个缝隙,对于厂商来说这就是利润的来源。不赚钱的技术即便再好,也会被厂商所封存。当年等离子只剩下松下苦苦支撑,以至*终黯然收场,这幅光景难道不是与之前高歌猛进、如今却又陷入低谷的OLED相类似吗?
OLED何去何从?转战中小面板
时代不同了,OLED要想彻底打败LCD,成为名符其实的“下一代显示技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人们不应只看到OLED的好,而忽略了LCD近几年的努力。退一万步,即便OLED在未来两三年内能够实现量产,液晶电视也早已普及4K,向更高的8K标准及其他技术迈进。那么OLED的出路究竟在哪?
答案或许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中小型面板。大尺寸OLED面板厂商中,索尼的策略仍然是默默耕耘广播级OLED监视器,而LG虽然开始出货OLED电视面板并卖给友商,但产量依旧有限。反观中小尺寸面板,三星的AMOLED屏幕已搭载在手机、平板电脑上,索尼产0.7英寸720p OLED面板则应用在了索尼3D头戴显示器与相机EVF等领域,这些设备往往追求更高的画质与省电的特性,且尺寸较小易于量产,倒也成为OLED主攻的对象。从“小”做起,逐步撕开液晶的缺口展开突围,OLED能否成功决定了它的命运。至少消费者不会希望OLED成为下一个等离子,但厂商的态度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