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
第13年
- 入驻时间: 2009-02-12
- 联系人:曾小姐
- 电话:0769-23624921 23299817 13809272556
-
联系时,请说明易展网看到的
- Email:2355819543@qq.com
文章详情
自主**仪器为何难觅
日期:2024-11-15 07:49
浏览次数:1020
摘要:
自主**仪器为何难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学家取得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但有一个现象引起了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朱星的注意:“我们取得的许多成果是依靠外国生产的仪器设备完成的。”
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专项课题支持下,朱星主持对国内科学仪器研发现状做了系统调研,长达100多页的调研报告揭示这样一个结果:目前我国的科学仪器研究和制造,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掌握了*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
多跟踪模仿,少原始**——
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
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重引进、轻自主开发的现象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90%以上科学仪器依赖进口,去年购置进口仪器金额达到近千亿元,但科学仪器自主**投入却严重不足。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另一个问题是多跟踪模仿、少原始**。而且由于我国科学仪器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大部分技术都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来承担,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一种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从原理提出到形成成熟产品往往需要十多年,而现有的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支持方式是按照传统的科技计划方式设立项目,一般实施周期较短,通常仅数年,很多工作难以系统化实施,制约了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化发展。另外,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分析测试中心等也较少开展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
与此同时,据记者调查,一些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重研究人员,轻技术支撑人员”的现象比较普遍,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影响了仪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很多人被外国大公司挖走,或者转入研究行列。
就国内生产科研仪器的企业而言,目前,企业数量多、小而全,但核心竞争力弱。我国科学仪器生产厂家近千家,大部分产值都低于1000万元,产值上亿元的却不多,并且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单一。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与国外大公司相比,我们与科学仪器设备相关的配套体系没有完善起来,即使一些技术问题解决了,也只能停留在图纸和样机阶段,无法迅速实现产业化。”
对于科研仪器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专家分析认为,我国促进科学仪器自主**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产学研用结合都是在较浅层次的合作,缺乏长期性、战略性的合作机制,研发脱离用户需求。
正视差距,整合资源——
重点建设一批科研仪器工程化基地
专家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谁就有了科技发展的优先权、人民健康的保障权、经济交往中商业标准的制定权以及控制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值得欣慰的是,尽管目前我国的科学仪器研究和制造与世界有巨大差距,但毕竟已经起步,并显露出良好状态。中科院物理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物理所在引进国外先进仪器设备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制定自己的大型科学仪器研制计划,提出要独立设计、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5年内在市场上买不到的世界***仪器。
令人振奋的是,近年来我国已经有一批自主**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产品开始走向国外,如我国原创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已经批量进入欧美市场。还有一大批自主研制成功的科学仪器设备,打破了外国产品的垄断。如,在东西电子分析仪器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台色谱—质谱联用仪问世后,外国同类仪器在我国的销售价格迅速大幅度下降。
业内专家指出,科研仪器设备在国际上是一个高利润行业。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和东北区域科学仪器设备自主**活跃地带,有的地方还将科研仪器设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专家评价称,这个新政策非常有利于科研设备“本土化”。
如何加快科研仪器的自主**?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条件处处长孙增奇认为,首先要提高对科学仪器自主**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我国科技**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其次要构建一批科学仪器产业技术联盟。
再次是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多元投入格局的形成。包括加大中央财政对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增加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投入的主体。自主**仪器为何难觅
同时,将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分析测试中心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方面的基础作用。重点利用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立一批科学仪器工程化基地。自主**仪器为何难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学家取得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但有一个现象引起了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朱星的注意:“我们取得的许多成果是依靠外国生产的仪器设备完成的。”
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专项课题支持下,朱星主持对国内科学仪器研发现状做了系统调研,长达100多页的调研报告揭示这样一个结果:目前我国的科学仪器研究和制造,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
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掌握了*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
多跟踪模仿,少原始**——
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
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重引进、轻自主开发的现象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90%以上科学仪器依赖进口,去年购置进口仪器金额达到近千亿元,但科学仪器自主**投入却严重不足。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另一个问题是多跟踪模仿、少原始**。而且由于我国科学仪器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大部分技术都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来承担,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一种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从原理提出到形成成熟产品往往需要十多年,而现有的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支持方式是按照传统的科技计划方式设立项目,一般实施周期较短,通常仅数年,很多工作难以系统化实施,制约了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化发展。另外,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分析测试中心等也较少开展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
与此同时,据记者调查,一些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重研究人员,轻技术支撑人员”的现象比较普遍,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影响了仪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很多人被外国大公司挖走,或者转入研究行列。
就国内生产科研仪器的企业而言,目前,企业数量多、小而全,但核心竞争力弱。我国科学仪器生产厂家近千家,大部分产值都低于1000万元,产值上亿元的却不多,并且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单一。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与国外大公司相比,我们与科学仪器设备相关的配套体系没有完善起来,即使一些技术问题解决了,也只能停留在图纸和样机阶段,无法迅速实现产业化。”
对于科研仪器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专家分析认为,我国促进科学仪器自主**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产学研用结合都是在较浅层次的合作,缺乏长期性、战略性的合作机制,研发脱离用户需求。
正视差距,整合资源——
重点建设一批科研仪器工程化基地
专家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谁就有了科技发展的优先权、人民健康的保障权、经济交往中商业标准的制定权以及控制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值得欣慰的是,尽管目前我国的科学仪器研究和制造与世界有巨大差距,但毕竟已经起步,并显露出良好状态。中科院物理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物理所在引进国外先进仪器设备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制定自己的大型科学仪器研制计划,提出要独立设计、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5年内在市场上买不到的世界***仪器。
令人振奋的是,近年来我国已经有一批自主**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产品开始走向国外,如我国原创原子荧光光谱仪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已经批量进入欧美市场。还有一大批自主研制成功的科学仪器设备,打破了外国产品的垄断。如,在东西电子分析仪器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台色谱—质谱联用仪问世后,外国同类仪器在我国的销售价格迅速大幅度下降。
业内专家指出,科研仪器设备在国际上是一个高利润行业。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和东北区域科学仪器设备自主**活跃地带,有的地方还将科研仪器设备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专家评价称,这个新政策非常有利于科研设备“本土化”。
如何加快科研仪器的自主**?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条件处处长孙增奇认为,首先要提高对科学仪器自主**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我国科技**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其次要构建一批科学仪器产业技术联盟。
再次是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多元投入格局的形成。包括加大中央财政对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增加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投入的主体。自主**仪器为何难觅
同时,将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分析测试中心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方面的基础作用。重点利用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立一批科学仪器工程化基地。自主**仪器为何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