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166世界上首台白光激光器问世
科技日报 (0)自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激光已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但它一直有一个短板,就是只能发出单一波长的光。现在,美国科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研制出了一款能发白光的激光器。研究人员表示,白光激光器比发光二极管(LED)更亮且能效更高,未来将在照明和无线通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30日(北京时间)报道,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电子、计算机和能源工程学院的宁存政(音译)领导的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奇的纳米薄片。这块纤细半导体的大小仅为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厚度仅为头发丝厚度的千分之一,其拥有三个平行的部分,每部分能发出红、蓝、绿三原色中的一种颜色的激光。整个设备能发射所有可见光的激光,从红色到绿色再到蓝色,或两者之间的任何颜色,当三原色“相遇”时,就出现了白色的激光。 *新研究让激光替代LED成为主流光源向前进了一步。激光更亮、能效更高且能提供更**和生动鲜艳的显示颜色,可用于计算机和电视屏幕上。研究人员也证实,他们的新型设备能发出比目前的显示器工业标准多70%的颜色。 该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或将是可见光通讯领域,未来室内照明系统或也可用于通讯。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研发的技术名为“Li-
商用可期:新型纳米粒子提高锂电池的寿命和容量
cnbeta (0)目前移动设备分辨率越来越高,而移动设备的电池技术却没有同步进化,导致电池续航能力越来越差。消费者希望产品提升的1个重要方面就是电池的使用寿命。现在被称为“蛋黄和蛋壳”的新型纳米粒子,可能让锂离子电池迎来新时代。目前做出更好电池的挑战是让电极能够更好地通过充电和放电周期。这些充电/放电周期可能会导致锂电池电极表面脱落和变形,进而让锂电池寿命衰减。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一种新方法,以防止锂的不可逆损失,同时提升电池容量和功率。研究人员采用纳米粒子创建了电极,并且具有坚实外壳。 外壳内坚固的“蛋黄”可以反复改变大小,而不会影响外壳。研究小组说,这可能意味着电池重大改进。这种电池负极主要采用金属铝,外壳是由二氧化钛制成。蛋黄材料从壳中分离,空隙允许其扩张和收缩,而不会影响外壳。 这种新型电池使用的材料廉价,并且这种电池容易扩展。有迹象表明,这种新型电池已经接近投入商业实用当中。
重大突破!中芯国际成功量产28nm高通骁龙410
快科技 (0)今日,中国内地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今日宣布采用其28纳米工艺制程的高通骁龙410处理器已成功应用于主流智能手机,这是28纳米核心芯片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重要一步,开启了先进手机芯片制造落地中国的新纪元。 这也是中芯国际继去年年底宣布成功制造高通处理器后,在28纳米工艺合作上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高通骁龙410集成4G LTE连接,面向大众市场智能手机提供丰富的功能,与40纳米工艺相比,以28纳米工艺制造的处理器逻辑密度翻倍,速度提高20%至30%,功耗降低30%至50%。 中芯国际CEO兼执行董事邱慈云博士表示:“首批采用中芯28纳米工艺制程的产品质量表现良好,我们凭此获得了高通以及终端手机厂商的认可。这对整个产业链来说同样意义非凡,我们通过与高通的紧密合作,实现了中国内地制造核心芯片应用于主流智能手机零的突破,开创了28纳米先进制程手机芯片落地中国生产的新纪元。未来随着28纳米工艺的发展,我们期待为高通与其他全球客户提供更先进的工艺和更广泛的技术支持。” 高通总裁德里克·阿博利表示:“中芯国际28纳米工艺制造的骁龙410处理器是专为大众市场*新一代智能
技术文章
167石墨烯研究新突破 制成可调色LED颜色覆盖整个可见光光谱
科技日报 (0)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教授任天令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从两种不同形式的石墨烯中制作出了新型发光材料,**次在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发光系统中证明,仅用一个LED就可调整出不同颜色的光,几乎覆盖整个可见光光谱的所有颜色。 发光二极管(LEDs)的发光颜色和波长均由发光材料决定,一旦制备完成,两个属性就被确定下来。到目前为止,用一个LED来改变灯光颜色的想法很难实现。任天令的研究小组研制的可调色石墨烯LED覆盖了从450毫微米波长的蓝光到750毫微米波长的红光,但深蓝色和紫罗兰色除外。 实现可调节颜色LED的关键材料是石墨烯,从太阳能电池到半导体,石墨烯作为新兴材料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此前用这种材料制作的LED灯并未实现颜色可调节,直到此次科研人员将之变为现实。 现有的LED器件在传统显示或照明技术中,通过调整固定的红、绿、蓝三种基色发光单元的亮度来表示颜色或者合成白光。此次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获得颜色保真度的同时,还能显著减少显示器件内的发光单元数目,从而极大地优化电路进而降低功耗。 另据清华大学新闻网近日报道,这种新型LED突破了现有显示器件的颜色合成方式,有望对显示屏、照明灯具和通讯技术产生革
石墨烯研究频现突破给LED照明行业带来**性影响
中证网 (0)近期我国科学家在石墨烯的研究方面频现重大突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SOI材料课题组成功实现了对石墨烯层数的调控,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任天令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光谱可调的柔性全石墨烯基场控发光器件》**揭示了可通过电压调控发光波长的发光器件。分析人士指出,受益技术突破、政策扶持、产业化提速、工业4.0发展以及**应用,石墨烯发展空间巨大;A股石墨烯板块年内累计涨幅较小,相关主题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石墨烯技术现重大突破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出众的热导率以及**的力学性能,被认为是“能够彻底改变21世纪的神奇材料”,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石墨烯的研发都在加速推进,高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SOI材料课题组在层数可控石墨烯薄膜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课题组设计了Ni/Cu体系,并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引入碳源,通过**控制注入碳的剂量,成功实现了对石墨烯层数的调控。与传统的CVD制备石墨烯工艺相比,离子注入技术具有低温掺杂、**的能量和剂量控制和高均匀性等优点,采用离子注入
科学家成功分离出轻薄半导体材料磷烯
科技日报 (0)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使用胶带分离出单原子层状磷烯,为制造超薄、超轻的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创造了可能。 这一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卢曰瑞博士介绍说,他的研究小组使用胶带分离法,从磷的黑色结晶体上不断剥离出越来越薄的晶体层。磷烯是与硅一样的半导体,薄磷烯的性能比硅更好。 “使用较硅轻薄得多的磷烯作为半导体,我们可以制造出很多有意思的设备,比如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卢曰瑞说。 卢曰瑞说,磷烯显示出非常强的发光特性,不同厚度的磷烯发光性差异很大,这也提供了设备制造上的灵活性。通过改变磷烯的层数,人们可以**地控制其光学带隙,而光学带隙决定材料的特性。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系列期刊《光学:科学与应用》上。
精工电子扩大芯片型双电层电容器产品阵容
电缆网 (0)据悉,精工电子有限公司(SII)将扩大其芯片型双电层电容器(EDLC)的产品阵容。产品包括CPX10080C104F(以下简称为“CPX104”)、CPZ10080C104F(以下简称为 “CPZ104”)及CPX10080C402F(以下简称为 “CPX402”)。CPX104具有业内*低的内部阻抗(仅0.5欧姆),CPZ104的内部阻抗为1.5欧姆,具有低于10nA的极小泄漏电流。 据了解,CPX104、CPZ104和CPX402为小型可回流焊芯片型EDLC,具有非常低的内部阻抗,能够释放大约几百毫安的大放电电流。而且,优越的气密性陶瓷封装可保证其长期可靠性。 精工电子成功地将电容器漏电流(自放电)降低至10nA以下,同时还降低CPX104与CPZ104的内部阻抗。即使是来自能量采集设备的几微瓦的少量电动势足也可以为其有效充电。CPX402为一款超快速充电型EDLC,可在短时间内升高电压。
杜克大学研究者开发超快速LED 1秒钟内开合900亿次
腾讯数码 (0)根据国外媒体报道,有研究者*近研发出了一种可在1秒钟内开合900亿次的LED发光设备,可作为光计算技术的应用基础。 目前,智能手机的电池内部拥有多达数十亿的晶体管,它们使用了可在每秒开合数十亿次的电子来进行供电。但如果微芯片可以使用光子而非电子来处理和传输数据,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就能得到大幅提升。不过首先,研究者们需要开发出能够快速开合的光源。 虽然激光可以满足这种要求,但它们存在能耗过高和发射装置体积过大的问题,因此并不适合在计算机内部工作。而现在,杜克大学所开发出的这种快速发光设备让研究者们距离制作出适合光计算机使用的光源又近了一步。 “这是科学领域里长久期盼的目标,”美国杜克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助理教授Maiken Mikkelse表示,“我们现在可以根据这项研究去思考如何制作快速切换设备,因此这项研究成果让我们感到颇为兴奋。” “研究界对于使用LED替代激光进行短距离光学通讯一直有很大的兴趣,但这些想法一直都被荧光材料缓慢的发射率、较低的能效和无法引导光子的现实所限制,”Mikkelse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Gleb Akselrod说道,“现在,我们距离解决这个问题又近了一步。”
技术文章
168我国城域光传输网络实现400G和OTN交换技术
赛迪网 (0)日前,PMC发布了其*新款的DIGI-G4——*新一代的OTN芯片。PMC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兼通信产品事业部总监张天宇介绍到,DIGI-G4是**个业界*高密度的单芯片,可以支持400G。另外集成大量设备商在板卡上放的器件,造成大功耗使成本增加,而DIGI-G4把外围器件集成了内部,使得每100G端口功耗降低50%。 采访中,PMC DIGI-G4产品线经理Kevin表示,PMC研发这款芯片完全是响应了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带宽迅速的增长,每两年带宽就要翻一番,这在全世界都是这样一个趋势。另一方面,100G成为标配已经成为趋势,这种标配主要是在骨干网,包括中国移动、电信这样的网络基本上集中在骨干网,对运营商来讲肯定到城域,这些带宽都是从城域来的,需求网接入增加,遇到瓶颈就是城域网另外骨干网。 除了带宽的需求,就是数据中心的需求了。Kevin强调,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它们要完成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DIGI-G4这个芯片设计之初就跟谷歌、AMAZON都进行过技术交流,他们特别紧迫需要的就是加密。光层加密也是不够的,主要是我们在业务层也要有加密,我们DIGI-G4芯片可以在100G的OTN做到
美科学家研究出化解光纤传播壁垒新技术
中国科学报 (0)高速通过光纤的光可以运载大量数据,但随着距离加大,错误也会悄然而入。 电话、视频、社交媒体等正在导致信息高速公路发生严重拥堵。自2000年起,像头发丝一般细的全球光纤上运载的数据每年正在以约60%的速度递增。照此速率,今天的光纤网络在两三年内就会达到*大负荷,把互联网转变成虚拟版的洛杉矶交通堵塞。“互联网传输困境确实存在,而且是个大问题。”美国新泽西州**山丘阿尔卡特朗讯集团研发部门贝尔实验室光传播研究带头人Peter Winzer说。 一项新的研究会把光纤通道面临的困境向后推迟数年:近日,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发表于《科学》的一篇研究成果中,报告了一种通过光纤电缆传输数字化信息的新模式,该模式可以把光纤的传输能力提高2~4倍。 Winzer称:“该研究是在科学理念上的一种突破。”加州山景城谷歌公司光网络架构师Vijay Vusirikala也如此认为,他表示:“让我们增加光纤容量的任何技术都非常关键。” 光纤*早在上世纪80年代被采用,因为它们显示出可增加互联网传输能力的显著潜力。在此之前,数据主要作为模拟信号通过铜电缆进行传播。光导纤维——以光调频脉冲的方式传输数据——具有
三维图像指纹传感器问世 CMOS一触即发
中国安防展览网 (0)日前,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MEMS和CMOS技术的超声波指纹传感器,可以获取指纹的三维图像,这将大大提升指纹识别的**性。指纹传感器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在智能手机等设备方面。采用指纹进行解锁与支付等功能,比传统的密码在**性上面有了极大的提高。之前的指纹识别是通过传感器提取的二维图像,可以通过打印指纹图案来绕过指纹认证。三维图像的提取无疑将进一步提高指纹识别的准确率与**性。 CMOS图像传感器在智能手机领域独领风骚 自苹果发布iPhone5s后指纹识别技术就开始被人们所关注,那时这项技术给人的感觉是十分高大上,之后一些安卓手机也采用了指纹识别传感器,但也基本都是在**机型上才会出现。之后的两年中,指纹识别技术开始在智能手机中以爆发性的态势增长着,新品发布会上无论是**机还是入门机,你随处可见厂商拿着指纹技术当作手机的*大卖点来说事儿。一时间,指纹识别也逐渐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 作为指纹识别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CMOS图像传感器在2015年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Yole Developpement(简称Yole)报告《2015年CMOS图像传感
松下研发出新一代半导体 采用氮化镓使耗电量减半
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 (0)日前,松下称,研发出用于电源和马达控制的新一代半导体,将于2016年春季在日本国内企业中率先量产。新一代半导体采用氮化镓(GaN),能将耗电量控制在原来的一半左右。松下目前已与日本国内外约10家企业就供货进入*终交涉,并计划首先向服务器电源装置等供货。这是继2013年荷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获英国政府投资,在该公司位于英格兰曼切斯特附近的黑泽尔格罗夫晶片厂开发氮化镓功率半导体技术以强化氮化镓器件生产能力,2014年美国Transphorm公司获取用于电源、功率适配器、马达驱动器、太阳能转换器以及电动车辆等领域的氮化镓功率转换器方面新**以来另一利好。 氮化镓被称为“**半导体材料”,基于氮化镓(GaN)的开关功率晶体管可实现全新电源应用,与之前使用的硅材料(Si)晶体管相比,在高压下运转时,性能更高,损耗更低。作为氮化镓的主要成分,金属镓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电子材料,被誉为“电子工业的脊梁”,是高新技术的基础资源,广泛地应用于无线电通讯、光纤通信、汽车雷达、LED照明、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美国、日本数年前已经将其定位为“战略资源”并进��收储,欧盟委员会也发布了题为《对欧盟生死攸关的原料》,将14
新型多孔固态锂离子电池跟过热说拜拜
新材料在线 (0)基础科学研究所(IBS)的自组装和复杂性中心和韩国浦项大学先进材料科学化学系的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种新型多孔固态锂离子电池(LIB),性能得到提高并避免了过热的风险。 锂前驱体简单合并的多孔锂CB具有高锂离子传导率和流动性,是一种更加**的干燥固体锂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可有效代替传统的铅酸电池,自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铅酸电池一直被使用。由于具有轻量、高能量密度和充电损失小的优点,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备受推崇。带有钴阴极的锂电池可存储四倍于铅酸电池和两倍于镍基电池的能量。 尽管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具有优越性能的商业电池,但使用上仍有一些局限。现有的制造技术已经几乎达到了锂离子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极限。由于过热发生的热溢出,即“冒火”,构成锂电池的重大挑战。 自2002年以来,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锂离子电池,仅在美国就出现近40起火灾或爆炸事件。这些以不同锂阳极组合的电池仍然是现代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它们曾有多么糟糕的高温事故记录。 韩国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基础科学研究所的KimoonKim博士说,“我们已经研究多孔CB[6]的高度各向异性(取向依赖)质子导
技术文章
169新一代电池体系研发迫在眉睫
高工锂电网 (0)面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焦虑的现实,国家开始从政策层面介入引导,试图从锂电池材料的源头上解决当前能量密度偏低的问题。三元材料“接棒”磷酸铁锂的呼声愈发高涨。 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2015年底轿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达到200Wh/kg。一时间,三元材料成为热议关键词,而早前被认为**性更好的磷酸铁锂则似乎遇冷。 这是否意味着,政府主导的能量密度至上策略,将促使在中国发展了近十年的磷酸铁锂材料面临被替代的窘境? 对此,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继刚表示,虽然磷酸铁锂材料在能量密度上偏低,会失去大部分电动乘用车市场,但在储能和电动大巴等动力电池领域仍将拥有用武之地,并不存在完全被替代的可能。 据了解,美、日等国对下一代动力电池的规划也是2020年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而稍微长期的2030年规 划,能量密度则达到了500Wh/kg。 李继刚认为,解决纯电动车发展根本任务是开发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体系,高容量,未来动力电池比能量大幅提升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新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的**;二是新的电池体系的建立;
锂电池“中间态”技术可缩短充电时间
盖世汽车网 (0)某**学术期刊近日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指出磷酸铁锂(LiFePO4)锂电池中的“中间态”结构和传输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东京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两所高校的研究人员称,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加速锂电池的反应速度,并使电池充电时间大幅缩短。 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教授Atsuo Yamada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电子周围覆盖了条纹状薄膜层,而锂离子与条纹状薄膜层互不干扰。此外,相比充电或放电状态,“中间态”的锂/电子电导率更高,锂离子和电子移动速度更快。目前该团队已经成功地“中间态”含量稳定在100%,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导率。通过新的研究方案,可快速充电电池的开发工作也将迎来新的突破。
锂原料不构成锂电池发展瓶颈 那钴跟镍呢?
科教新报 (0)锂电池应用大行其道,虽然在新的矿业技术发展下,锂原料不成问题,只是锂电池可不只用到锂,产业界认为与其担心锂,钴与镍更值得注意。 特斯拉(Tesla)**公共关系代表亚列西斯˙裘格森(Alexis Georgeson)表示:“特斯拉的电池主要成分是许多金属的氧化物,这些金属包括镍、铝还有较少量的钴,电池成分之中还有碳与钢;至于锂,以重量来说,只占总成分的一小部分,也只占总成本的一小部分,我们的电池应该改叫做镍电池才对。” 因此,特斯拉不特别担心锂原料问题,裘格森表示特斯拉认为全球锂储备足以供应包括特斯拉在内的锂电池产业成长,就算特斯拉想建 10 到 20 座 Gigafactory,现有具商业开采价值的锂矿储备量也绰绰有余,此外特斯拉也预期一旦产能大增时,锂电池回收所得的锂也会大增,特斯拉本身的 Gigafactory 就会导入现地回收。 矿业专家认为,若想藉特斯拉带动能源储存风潮,使锂电池用量大增来操作金属期货,应该瞄准的目标是钴,而不是锂。 含量是否足供所需? 事实上,不管是镍还是钴,就纯粹的地球含量来说,都相当丰富。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
浙江绍兴崔小兵:把飞轮储能技术做成一项产业
绍兴县报 (0)为了把电能储存起来,人们采用了许多办法,如蓄电池、抽水储能……而绍兴亚冠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崔小兵参与研发的是一种新型电能储存设备——飞轮储能器,并对它的未来市场十分看好。 几天前,记者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科创大楼办公室内见到了正在查询资料的崔小兵。今年3月初才到柯桥的崔小兵,已经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飞轮储能器的优化工作。 崔小兵是陕西渭南人,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两所高校的结构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到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结构与材料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崔小兵介绍说,从2007年开始,他就在美国开始了对飞轮储能的相关基础性研究工作,2012年开始与亚冠机电合作,直到近期才来到柯桥。 飞轮储能器是一种新型电能存储设备。充电时,电机带动飞轮高速旋转,电能转化为飞轮的动能。放电时,高速旋转的飞轮带动电机发电,飞轮的动能又转化为电能。它的*大运用就是取代蓄电池。“飞轮储能器与蓄电池相比,除了绿色环保以外,可靠性更强,在占地面积和温度上的要求更简单。”崔小兵说,目前的飞轮储能器主要用于银行、信息中心等场所的不间断电源,电网的调峰调频和电动车辆的能量回馈等。 对崔小兵来说,飞轮
联电公布14纳米FinFET制程*新进展
eettaiwan (0)晶圆代工大厂联电(UMC)日前宣布,与ARM合作、基于联电14纳米FinFET制程生产的PQV测试芯片已经投片(tape out),代表ARM Cortex-A系列处理器核心通过联电高阶晶圆制程验证;同时联电也宣布与新思科技(Synopsys) 拓展合作关系,于联电14纳米**个PQV测试芯片上纳入新思DesignWare嵌入式记忆体IP与DesignWare STAR记忆体系统测试与修复解决方案。 与ARM的14纳米合作案延续自双方成功将ARM Artisan 实体IP整合至联电28纳米高介电金属闸极(High K/Metal gate)量产制程。而联电14纳米FinFET制程技术验证,是联电FinFET制程启动其他IP生态系统的**步,包括基础IP 矽智财(foundation IP)和ARM处理器实体设计。 ARM实体IP设计事业部总经理Will Abbey表示:“ARM和联电已在数个技术世代上持续合作,且成果**。采用联电14纳米FinFET制程的Cortex-A系列核心测试芯片正式设计定案,对我们来说十分振奋。ARM与联电将针对此高阶制程技术的研发持续保持紧密合作。” 此外联
技术文章
170美国发明新型"设计碳" 可显著提高电池能量存储性能
中国经济新闻网 (0)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科学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碳材料,它可以显著提高电池能量存储的性能。这一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了ACS Central Science上。 Zhenan Bao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也是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的教授。他说道:“我们已经开发出的‘设计碳’是多用途的,并且是可以进行控制的。研究表明,这种材料具有**的能源储存性能,能够使得锂硫电池和超级电容具有高性能。” 根据Bao的研究,这一新的设计碳比传统的活性炭(广泛用于水过滤器和空气除臭剂的廉价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 Bao说道:“许多活性炭是由椰子壳做成的,为了将椰子壳变成活性炭,我们需要对它进行高温烧制和化学处理。” 激活碳的过程中,会产生纳米孔,从而增加了碳的表面积,使得它能催化更多的化学反应,储存更多的电荷。 Bao补充说道,活性炭有严重的缺点,例如,空洞之间缺乏互联互通,使得电力传输能力受到限制。 Bao说:“活性炭无法控制孔洞间的连通性。同样,从椰子壳制作的活性炭也含有大量的杂质。作为冰箱除臭剂,传统的活性炭没有问题,但是它不能提供电子设备和能源存储这方面的良好性能。” 三
美国研制出基于剪纸技艺的可伸缩电池
科技日报 (0)11日的《科学报告》期刊在线发表了一篇材料科学论文,描述了一种基于剪纸技艺的可伸缩电池。它能在保持功能的情况下,伸展到原始尺寸的150%以上。该新电池可以用来为智能手表供电,能够很容易就结合到手表的弹性腕带中,未来在开发同类设备时或将替代刚性电池和块状电池。 弹性可伸缩能量存储装置适用于多种“不可能的任务”,一些传统电池所不能涉及的设备,都将能由这种新型电池来进行驱动。一直以来,研究人员在开发这种新电池时采用了很多种方法,包括也曾想到用折纸的概念来生产可折叠电池。然而基于折纸技术的设备只能在一个平面上折叠,而且形成的表面十分不平整。 现在,这些问题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姜汉卿和他的研究团队解决了。他们设计的锂离子电池使用了剪纸艺术——这本是折纸技艺的一种,现在却结合了其中折叠和剪裁的技术,生产出全新的电池,使其能在保持功能的同时伸展到原始长度的150%以上。作为试验,研究人员将电池原型缝进智能手表的松紧带里,当电池伸长的时候,它仍能给手表供电。 这种灵活的电池将助力可拉伸电子装置的设计与制造。论文作者们提出,新电池显示出在便携可穿戴设备上的潜力,能在开发紧凑型可穿戴设备的过程中替代刚性电
日本研发新型发光二极管或爆发LED照明系统史新**
照明业界资讯网 (0)量子点已经经历了重要时刻。上个月,三星的**台量子电视正式出货,产量正在逐步增加,这意味着15年前的承诺似乎已经实现。 目前,日本广岛大学的科研人员已经将硅基量子点用于研发一种新型的发光二极管,并承诺这将是照明系统史上一场新的**。这些科研人员已经制造出了一种无机/有机混合发光二极管,它可以通过量子点发出蓝白电发光。这种蓝白电发光二极管会让我们发明出一种新一代的自由发光和显示的照明系统。 在《应用物理学快报》(Applied Physics Letters)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上,科研人员表示,他们的这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只需6伏的电压便可发光,且有效发光量的78%都来自于硅量子点。 为了让你们知道这些数字是如何让计算出来的,大约6年以前,用于*先进的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量子点的光效率由大于90%降低到了大约15%,因为这些量子点必须被装入一个有机薄膜,以用来导电。 这些日本科研人员还称,他们的LED所产生的输入和输出功率密度分别是之前所报道的设备的280和350倍。这些基于量子点的LED的输入和输出功率密度之所以如此之高,原因是这些层级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不断优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了载体转移。 这
技术文章
1713D全息光刻技术打造适用集成电路片上微电池
科技日报 (0)通过结合3D全息光刻和2D光刻技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性能3D微电池。研究人员称,这种微型高能电池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有望让很多设备小型化应用成为现实。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负责此项研究的伊利诺伊大学材料与工程学教授保罗·布劳恩说,由于小型化储能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微型设备通常都由片外电池或电源提供能源。其难点主要在于3D电极,这种电极十分复杂,在普通电池上实现的难度都比较大,更不用说片上集成。新技术成功突破了难关,让很多重要的应用成为了可能。 论文**作者、伊利诺伊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宁海龙(音译)称,他们采用了一种能够与现有微电子制造高度兼容的技术,开发出这种微型3D锂离子电池。在制造电极时,他们先用3D全息光刻技术来界定电极的内部结构,再用2D光刻技术塑造电极的外部形状。借助3D全息光刻技术,研究人员通过光束创建出**的三维结构,让这种微型电池获得了性能优异的多孔电极,有助于电池内部电子和离子的快速传导。 这种方法的显著优势在于,能让人们对与电池能量、功
超亮OLED取得突破性进展
神秘的地球 (0)北京时间05月18日消息,由含碳材料制成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望在未来带来显示器的技术**,比如用它们制造出可折叠或者包裹在其他结构上的超薄低耗能显示器。 传统的液晶显示器需要用到荧光灯或者传统的发光二极管(LED)提供背景光源,而OLED则不需要背光照明。一个更大的科技突破是基于OLED的激光二极管,科学家们一直梦想制造有机激光器,但却被有机材料的一些特性所限制而尚未实现,比如有机材料通常不能有效地在产生激光所需的高电流条件下工作。 近日,来自美国加州和日本的研究团队的*新研究表明采用精细模式结构的OLED可制出明亮,低耗能的光源,这一发现使科学家们向有机激光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该研究成果本周被作为封面亮点发表在由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的《应用物理快报》上。 研究人员表明,这项成果的关键之处在于将电荷传输和重组限制在纳米量级区域,从而使电致发光效率滚降延伸到OLED效率急剧降低的电流密度之外--大约近两个数量级。新的器件结构通过抑制发热和防止电荷重组来实现这一点。 “抑制滚降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器件在高亮度时的效率,”该文章的作者之一,日本九州大学(Kyushu University
俄科学家研制出高转换率太阳能薄膜电池
科技部 (0)据俄《STRF》科学网站3月25日消息,俄科学院约飞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新的太阳能薄���电池,这种基于硅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光电转换效率理论可达27%。 俄《Хевел》公司通过与瑞士合作在俄设厂生产太阳能电池,年产100兆瓦特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瑞士的生产技术保障所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8.9%。为完善该技术并进一步提高光电转换率,2010年,俄《Хевел》公司在约飞物理技术研究所建立了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的研究人员逐渐将该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至10%,进而达到12%。 在平行的研究中,俄研究人员致力于完善一种新的产品,基于硅材料的薄膜太阳能电池。2012年,日本三洋公司基于晶体非晶体异质结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到期,俄科学家借助于该**技术,利用俄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费罗夫关于光电异质化的研究成果,研制出一种新的太阳能薄膜电池。这种新的太阳能薄膜电池基于硅材料,生产中利用等离子化学沉降的方法在晶体硅表面形成一层非晶体硅的纳米薄膜。目前该研究中心生产的基于该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工业样品光电转换率已达21%,超过传统薄膜太阳能
深紫外LED技术**纪录:RayVio用LED外延技术攻破难点
美通社 (0)全球深紫外LED器件和**系统解决方案***RayVio公司宣布实现深紫外LED的光功率性能记录。通过使用独特的深紫外LED外延技术,RayVio在单芯片0.15mm2发光面积内实现直流输出深紫外波段(260至280纳米)45毫瓦光功率,创造出30W/cm2连续波光功率密度的纪录。 RayVio的核心技术,是由RayVio联合创始人兼**技术官YitaoLiao博士,和蓝光LED及固态照明**的先驱TheodoreMoustakas教授共同发明,并获得波士顿大学全球**授权。相比与深紫外LED业界在过去15年屡次尝试但未获成功的传统技术,RayVio使用全新的外延方法,使其能够提供比市场现有产品更高的光功率和更低的成本。 “我们全新的深紫外LED技术不断验证着其优越性。这使我们能够将开启了蓝光和白光LED在照明和显示领域**的海兹定律(Haitz’slaw)延伸至深紫外线LED领域。”Yitao Liao博士提到,“我们的深紫外LED技术将协同我们的OEM合作伙伴在今年晚些时候为消费者呈现世界**的产品。” RayVio正与世界**的OEM客户紧密合作,开发一系列采用深紫外LED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