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

616

半导体

617

半导体

618

TCL李东生:以参股方式投资芯片项目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贾 丽 与资本市场大佬赵伟国的合作,让李东生一现身两会现场,就引发记者围攻。对于与赵伟国的合作,**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TCL目前不会投资芯片制造,但将会以参股等形式参与芯片项目。我与赵伟国的合作,将不仅在芯片领域,半导体显示、智能化技术等**产业都是我们考虑的范围。”他透露,目前他与赵伟国已经锁定下一个标的,很快将展开行动。“并购是件意见复杂的事,与2004年我们完成**件大型并购时相比,现在的中国经济更强大,现在企业能够从国家产业基金寻找支持,企业的并购能力也更强。而我们也要适时寻找合作伙伴和资金支持,在这轮产业调整中把握机会。”李东生如是说。而近期他找到了资本大鳄赵伟国、牵起了互联网大佬贾跃亭的手,也正是出于看中这轮产业并购机会的考虑。这次与在市场掀起多笔亿元级并购的赵伟国的合作,李东生在酝酿一个更大的局。“目前TCL没有投资芯片制造的计划,但将会以参股等形式参与芯片项目。”李东生告诉记者:“我们正在筹备智能专项投资基金。随着‘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加快,中国在很多领域将大量采用智能化技术取代现有技术,这给我们的产业布局

半导体

619

半导体

620

量子通信京沪干线下半年建成:济南已“尝鲜”3年

济南时报

**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3日表示,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将于2016年下半年建成。建成后将广泛用于金融、政务等领域信息的**传输。记者了解到,量子京沪干线的建成,济南功不可没。早在2013年,济南就已经用上了量子保密通信城域试验网,这在当时是世界上已知的规模*大、功能*全的量子通信试验网,也是京沪量子干线的重要节点。量子干线到底是干啥用的?济南在这条干线上担当什么角色?听记者给你细细道来。 济南作了啥贡献? 3年前就建成世界*大量子通信网 潘建伟院士说,即将建成的量子京沪干线连接北京与上海,贯穿济南、合肥等地,是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属世界首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明觉厉”? 事实上,经常路过高新区齐鲁软件园附近的人,会看到“量子技术研究院”几个醒目大字。没错,这里就是量子京沪干线的重要研发试验基地之一,是山东省政府、济南市政府联合中科大潘建伟院士的团队打造的量子技术研发平台。也正因为有这一平台的存在,早在2013年,济南量子保密通信试验网就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山东省的50个省直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率先尝试了量子加密通信,实现

两会声音:代表们提议物联网 传感器市场迎风口

中国化工仪器网

**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爱莲表示,我国物联网发展已经凸现“中国制造”的“小、散、乱、弱”缺点,故业界必须从顶层设计着手**模式,构建“云、网、平台”三大基础设施,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备基石。 通过“云、网、平台”发力构架物联网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期望能达到:产业、技术、数据和技术的无边界融合;标准化、规范化的大物联网开放体系;**、易用和可靠的服务;驱动大数据服务本质改变和突破;形成C2B商业模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核心技术。*终实现无所不达的物联网接入,形成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服务和无所不能的物联网智慧。 作为物联网的基础,传感器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迎来大发展的风口。小到手机、汽车,大到智能工厂,传感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传感器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31%以上。而根据《第三次工业**》和《零边际成本社会》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的大胆猜想,到2030年时,全球应用的传感器数量将从2013年的35亿个突飞猛进到超过100万亿个,人与自然环境将通过传感器紧密相连。“传感器是提升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产业化发展的*好突

两会声音:**人大代表提议物联网 传感器市场迎风口

中华工控网

**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爱莲表示,我国物联网发展已经凸现“中国制造”的“小、散、乱、弱”缺点,故业界必须从顶层设计着手**模式,构建“云、网、平台”三大基础设施,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备基石。通过“云、网、平台”发力构架物联网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期望能达到:产业、技术、数据和技术的无边界融合;标准化、规范化的大物联网开放体系;**、易用和可靠的服务;驱动大数据服务本质改变和突破;形成C2B商业模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核心技术。*终实现无所不达的物联网接入,形成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服务和无所不能的物联网智慧。作为物联网的基础,传感器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迎来大发展的风口。小到手机、汽车,大到智能工厂,传感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传感器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31%以上。而根据《第三次工业**》和《零边际成本社会》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的大胆猜想,到2030年时,全球应用的传感器数量将从2013年的35亿个突飞猛进到超过100万亿个,人与自然环境将通过传感器紧密相连。“传感器是提升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产业化发展的*好突破口

半导体

621